安安十全婦幼中心,高雄試管嬰兒,高雄婦產科,高雄小兒科,不孕症檢查,人工受孕,冷凍精卵,精卵捐贈,精卵受贈

安安十全婦幼中心-高雄試管嬰兒

ART BAY Column

安安衛教專欄

副食品添加新觀念:讓寶寶快樂探索食物世界

2025.04.21小兒科
身為小兒科醫師,我經常被家長詢問:「副食品什麼時候開始添加?要先從什麼食物開始?要注意什麼?」
這些問題傳遞了家長對寶寶成長的用心,也讓我更希望能用簡單明確的方式,分享一些更新、更科學的副食品觀念。
 
一、什麼時候開始添加副食品?
根據兒科醫學會與國健署的建議,寶寶4-6個月大左右,當出現以下準備好進食的表現,就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:
- 頸部力氣是足夠的(坐餐椅不會搖頭晃腦)
- 對食物有興趣(看著大人吃、張嘴模仿)
- 口腔的「舌推反射」減弱(食物放入口中不再立即吐出)

 
二、從哪種食物開始比較好?
傳統上我們常建議媽媽從米精、米糊這些低過敏原、口感細緻的食物開始,但近年有一些研究支持「早期接觸多種食物」的概念,認為這樣可以減少以後挑食或食物過敏的機會。
**新的觀念是:不一定要「先吃單一食物、吃好幾天」才換下一種,也可以在幾天內輪流嘗試少量不同類型的天然食物,像是:

- 澱粉類:白飯泥、地瓜泥、馬鈴薯泥
- 蛋白質:雞肉泥、魚肉泥、豆腐
- 蔬菜類:胡蘿蔔泥、南瓜泥、花椰菜泥
- 水果類:香蕉泥、蘋果泥、酪梨泥

目的不是吃得多,而是讓寶寶「認識各種味道與質地」!

 
三、高過敏食物怎麼辦?
這是許多家長最擔心的問題。舊的觀念是延後高過敏食物(如蛋、花生、海鮮)到一歲後再吃,但根據最新的研究,早期少量接觸,反而可能有助於降低過敏風險。
尤其是花生與蛋黃、蛋白,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,建議在4-6個月大左右,適量引入,而不是刻意延後。
但需要注意:

- 每次引入新食物時量要少,單一嘗試,觀察2~3天
- 若寶寶出現皮膚紅疹、嘔吐、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,需立即就醫
- 有明確過敏家族史或曾有濕疹者,可諮詢兒科醫師後再進行

 
四、關於BLW(Baby Led Weaning)自我進食法
這幾年越來越多家長嘗試BLW(寶寶主導進食),也就是讓寶寶直接拿起軟質食物自己吃,而不是由大人餵泥狀食物。有些專家相信這樣的方法有助於發展手眼協調、吞嚥功能、減少偏食、建立良好飲食習慣。但BLW不是「放著不管」,而是需要在安全監督下,挑選適合手抓、質地軟、形狀安全的食物,例如:

- 煮軟的胡蘿蔔條、花椰菜小朵
- 去皮、切片的熟水梨、熟地瓜條
- 煎得鬆軟的雞蛋條、小魚排等

**重要提醒:避免圓形、堅硬、容易噎到的食物,例如整顆葡萄、花生、堅果、爆米花等,畢竟是小朋友自己拿來吃,反而要更加注意吃的安全。

 
五、副食品不是取代奶,而是「營養補充 + 口腔學習」
4~12個月是「練習吃」的階段,初期母奶或配方奶仍是主要熱量來源,副食品是補充鐵質、鋅等微量營養素,並讓寶寶學習咀嚼、吞嚥與探索,隨著寶寶慢慢長大,副食品越吃越多時,可逐步減少喝奶的量,但要到1歲以後才會正式進入「以食物為主、奶為輔」的期。
 
讓副食品添加成為親子間的美好時光
 
副食品不只是營養開始,更是寶寶與世界互動的第一步。用放鬆愉快的心情陪伴寶寶探索,不需要過於追求「吃多少」,也不必害怕弄髒或玩食物,讓吃飯成為一件快樂、沒有壓力的事情,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你對副食品有任何疑問,也歡迎在門診時和我們討論,找到最適合你家寶寶的節奏。

 
安安十全婦幼診所李孟儒醫師